T恤
團體服訂做
台北團體服
台中團體服
高雄團體服
國內著名書籍設計師,河南文藝出版社美編室主任,中國出版協會裝幀藝術工作委員會常務委員,所設計的圖書榮獲國傢級獎二十餘項,作品獲得2008年度、2010年度、2011年度、2012年度、2017年度“中國最美的書”稱號。他帶著“中國最美的書”來到瞭深圳。12月5日,美哉書籍———中國最美的書獲獎書籍展暨2017深圳(坪山)書籍設計邀請展在坪山區美術館開幕,五屆“中國最美的書”獲得者劉運來,也帶著新書跟大傢進行圖書設計分享。劉運來告訴南都記者,書籍設計師制作美的“嫁衣”,用設計去詮釋內容,讓讀者在陌生的文圖空間裡找到一種邏輯規律,得到美好的閱讀體驗。安靜做書自己也找到精神的歸屬感1998年畢業的劉運來,一直跟“美”打交道。在做書籍設計之前,劉運來在報刊雜志從事著美編的工作,2005年之後,劉運來開始走上瞭設計書籍的道路,跟雜志美編工作講究板塊視覺沖擊效果不同的是,劉運來覺得,書籍設計,是回到閱讀的本真狀態,用樸素的想法完成設計,為讀者去除閱讀的障礙,讓讀者在陌生的文圖空間裡找到一種邏輯規律,使讀者在獲得相關信息的同時,得到美好的閱讀體驗。“安安靜靜做書,自己也從書中找到精神上的歸屬感。”2008年,劉運來開始獲得瞭業界的肯定,他設計的書籍《看草》獲得2008年度“中國最美的書”。這是書籍設計領域一個專業性極強的獎項。劉運來采用牛皮紙作為書本護封,粘貼印有黑色文字和幾株小草的白色書貼,這幾株小草來自作者的手稿,劉運來將作者的手稿一張張拍攝下來,用於內文做配圖點綴,內文雙色印刷的日志體裁,讓文本透露出樸素美,這也得到瞭作者本人的認同。也正因如此,劉運來和作者何頻成瞭忘年之交,2012年,何頻的另一本書《雜花生樹》的設計也交到瞭劉運來手中,因為充分的信任,何頻任由劉運來“折騰”,最終這本書也獲得瞭當年度“中國最美的書”。劉運來說,從2005年到2013年,他設計的書籍超過瞭500本,“之後我就沒有統計過瞭,現在很多自己設計的書連自己都沒有一本樣書。”而這十幾年來,劉運來所設計的圖書榮獲國傢級獎二十餘項,除瞭《看草》和《雜花生樹》,加上2010年的《張笑塵作品》、2011年的《我們就這樣聽歌長大》以及2017年的《箋譜日歷2018》,他五度獲得“中國最美的書”,《中國社會的一千個細節》獲2009年第七屆全國書籍設計藝術展覽社科類最佳書籍設計獎。應對市場、甲方“書籍設計師是一個苦差事”書籍設計,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一件“高大上”的事情,而劉運來卻不止一次地說過,書籍設計師,是一個“苦差事”。藝術講究的是表達,設計是對思考的轉換,而書籍畢竟也是商品的一種,需要接受市場的檢驗,讀者很多時候也是“好色之徒”,如何在藝術和市場中找到平衡,劉運來花瞭不少功夫,而這一過程,往往就是“苦差事”:“設計方案要在編輯、發行、作者各種博弈中搖擺,還要考慮市場考慮成本,這本身就是考驗人的。”劉運來在設計《我們就這樣聽歌長大》這本書時,就遇到瞭來自各方面的問題。作者追求個性表達,但是成本卻擺在那裡,“一本書預算的成本是不高於4.5元,我的設計完成核算後,就內文印刷的成本就要4元瞭。”為瞭在成本限制的情況下,最大限度去為這本書做“美嫁衣”,劉運來絞盡腦汁,在書本的紙張和裝幀上進行改變,並對原先的設計要素進行置換和改造,盡量節省封面紙張、印刷和裝訂費用,最後完成瞭這本讓業界點贊的書。設計的“苦”,還表現在制作環境是否能很好還原設計師的意圖上,劉運來說,有時候完成瞭一個設計方案,和甲方要求會相抵觸,或者材料和工藝偏差,導致不能很好呈現設計。“設計師都有一些完美主義,我一般都會努力去做每一方的工作,力圖最大限度把書做好做美。”劉運來說,隻有堅持對書虔誠的信仰,才能為書制作美的“嫁衣”。城市印象深圳的很多建築讓他感到震憾劉運來為他人做瞭這麼多“嫁衣”,近幾年也把“嫁衣”穿在瞭自己身上,去年,劉運來創作並設計的《箋譜日歷2017》在市場上取得瞭不錯的反響,今年他帶著剛出版的《箋譜日歷2018》來到瞭深圳,這本書也獲得瞭今年度“中國最美的書”。這不是劉運來第一次來深圳,1998年畢業那一年,因為要做畢業設計,劉運來和同學們便來到瞭深圳,當時他就被華僑城創意園的文化表達所吸引。2004年,深圳舉辦第一屆文博會,劉運來也因為工作的原因來到深圳,“當時去瞭深圳很多地方,深圳圖書館、音樂廳等建築都讓我感到震撼。”而這次能帶著自己的作品來到深圳,並能跟眾多優秀書籍設計師交流,讓劉運來感到興奮。說起自己的作品的設計靈感時,劉運來說,平時做書的設計時,會積累很多素材,“我收藏瞭從晚清至民國時期的數百張信箋,雖然箋紙早已遠離我們的生活,但它蘊含的那種詩意格調以及帶給欣賞者的溫暖與感動沒有變,也由此促成瞭這本書的創作。”劉運來認為,這本書之所以能打動人,除瞭裝幀設計因素,也在於能喚起人們對書信、友情、親情的記憶。設計靈感來自生活的細節發現每一本書的獨特個性,是劉運來做設計的堅持。同一時間裡他可能要負責好幾本書的設計工作,“這逼著我們去學習去進步,去認真琢磨”。“留心生活中的每一句話,每一樣東西,每一幕場景,就能撥動人感情深處的那根弦,因為它是承載我們生活的集體記憶。”在坪山分享圖書設計歷程時,劉運來如此說道。《中國社會的一千個細節》2009年一舉拿下設計領域最傳統、最頂級的“全國書籍設計藝術展覽最佳書籍設計獎”。劉運來在設計這本書時,便運用瞭生活中大量素材,去體現書本的深意和細節。書名的每一個字來自生活中不同的場景,書封上設計成瞭處方箋,作者、出版社都被巧妙地以“醫生體”手寫呈現,就連內文的頁碼,也來自劉運來附近小區的停車位編碼,一切來源於生活,又完美呈現瞭文本的思考。還想看更多設計資訊、設計新聞?請瀏覽文創資訊設計頻道責任編輯:許文雅
source:http://news.vsochina.com/design/41246.html